清 竹雕筆筒

自古以來 文人愛竹

傳世竹雕已成爭相收藏對象

供給者少

須要者多

坊間已難得一見真品了

 

 

在收集古董尚未成風從前

就對老的東西有興趣

每逢週末會到古董玉市走一遭

當時的光華市場周圍

是古董小販的彙合地

真品少 仿品多

被騙的次數多了

繳足學費

也有了一點心得

 

古董市場裡

全要靠個人眼力來做判斷

 

因此勤跑故宮一去就是大半天

在清宮舊藏前

細細的端詳

也買了良多書對照


長此以往

概略在古董市場找到真品


 

清 竹雕筆筒

 

古董後面或許有一段高卑的故事

多年疇前

在台北中山北路

知名的五星級飯店長廊上

專賣藝品小亭裡

這件筆筒緊緊吸引目光

 

店員說是老闆的收藏

也此日本觀光客收購的對象

老東西應該留住

也就成為我的藏品了

 

一年後

再重返這家店舖

店員一眼認出是我

詢問能否有老件

她的答複是

古董難尋 店裡早已無老東西了

 

 

收錄竹雕作品最經典的書籍是

1978年 由香港藝術博物館出書

書名為

中國竹刻藝術  高低 冊

 

經親訪香港博物館

目睹竹雕真品全貌

方知

文人竹士留款的傳世作品

可遇弗成求

 

 

 

清 竹雕筆筒

 

以深化 透刻的工法

將山水人物風景

顯現遠近的立體感覺

重疊中  層次了然

與歷史博物館裡的一件藏品神似

 

 

清 黃楊木雕筆筒

步辇兒的戰士 騎馬的將軍

宛在目前

 

 

黃楊木料質細緻

生長緩慢 歲長一寸

有千年矮之稱

 

 

黃楊木料心顏色為淺黃色

稱之象牙黃

年月越久 顏色越加深

此件已呈古銅 

雕刻細膩

 

 

 清後期 竹雕筆筒

 

 

原滿佈塵埃

先以豬棕毛刷仔細刷淨

再以沾有黃酒的棉布擦拭

待乾後

以手掌輕拂屢次

經過手溫的滋潤

美麗的色采外皮包漿顯現

 

兩百多年的傳世

人造天生的裂痕

不失其風彩

 

 

 

清 花梨木筆筒

 圓口 線條簡潔

 

花梨木原產地在海南島

似紫檀而色赤

木質甚堅

用於筆筒時 多不雕刻

 

 

清 仕女圖臂擱

 

 

清代後期 是清代的盛世

物阜民豐  世界安好

竹雕藝術發展到最岑嶺

盛世之後

逐漸走向陵夷

 

清中晚期

文士竹人作品多為扇骨及臂擱

 

陵夷之際

有些因此刀痕表現書畫效果

 

 

存在年月

能夠表達文人思維的作品

可遇而弗成求

 

其上詞句為:

我欲乘輕舟

東訪赤松子

蓬萊弗成到

弱水三萬裏......

 

虛無飄渺的意境

不禁憧憬

 

 

    1941年 正值對日抗戰

戰亂中

留款的默翁刻出書法暴露的臂擱

惟難以搜尋到默翁的人物背景

 

 

清 光緒年間

時大經,字甫堂,嘉定竹刻名家時以成子,首創貼黃技藝

 

 

 


 近代竹雕臂擱

 

多年疇前

古董市場裡猛然出現少量的竹雕臂擱

品質參差不齊

就選出較佳的收存

以薄地陽文 也就因此淺雕的身手

淺淺的雕刻

 

觀其包漿表皮不似新品

推測是大陸文革時代的作品

 

 

  

經探聽 是工坊裡的老師傅

以熟練的身手完成這件作品

平庸熟練的老師傅早已不久不多見了

 

 

 竹雕扇骨是很冷門的雜項

窄長的扇骨

由名家雕出細緻的山水  金石文字

就值得收藏

 

有一次

在古董市場裡 見一件清代竹扇

扇面已破損 無人問津

就以很低價的價錢買下

送到裱褙店 拆下扇面

裱成兩幅作品 並作修補

一幅是山水國畫

一幅是名家的書法

而通通的竹雕扇骨就另成為一項收藏品了

 

 

 于士俊:號子安,清代江蘇吳縣人。

光緒年間到北京以刻竹為業,擅長書法,自書自刻。

其竹刻作品以行楷為多,字跡清秀,精於扇骨、臂擱等。

 

 

 清 黃楊木雕眼鏡盒

 

盒內刻有主人姓名

或許是位達官貴人

 

 

 清末民初

黃楊木眼鏡盒

 

 

 疇前在古玩市場可輕易找到老件的工藝品

平庸多為仿品

 

 

 

 清 黃楊木眼鏡盒

 

 

 己亥年如係指光緒二十年

即西元1900年

那就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 黃楊木煙草盒

 

 

煙草盒刻有山水風景及詩詞

年月久遠

字跡幾難辨認

 

 

 清紫檀羽觞

 

 

清康熙年間

果核 細雕成串

 

 

果核 一面刻有詩詞

另一面陰刻山水

年月久遠

字跡已漸依稀

果核外面晶瑩剔透

愛不釋手

 

 

端硯

 

觸摸光滑細緻

用手惦其份量極重繁重

刻有詩詞

留名的是明朝的一名文人雅士

 

 

曾經見到一名知名的音樂家

集有上百的古硯

他推重古硯蘊涵無窮 難以解釋的磁場

或許是古人以氣磨墨之故 

 

 

古硯前靜坐

手掌輕觸硯台磨墨處

順時鐘左袒作磨墨狀

幾分鐘以後

或可感覺磁場由古硯裡源源而出

不克不及本身

 

 

清代老件象牙

材質溫潤

用於綁紮腰帶

 

 

清代老件象牙

是象牙扇骨的一局部

刻工細緻

 

 

高38公分 

行走佛

與吳哥窟的佛像神似

莊嚴神聖

線條極富美感

 

 

  

底座留有長久燒香的殘餘物

手掌亦有歷經歲月過往的鏽蝕

應該是有好幾百年了

 

 

高9.5公分

 

十多年寫了一篇與這件收藏有關的漫筆

溫故知新 這篇漫筆也喚起許多回憶:

  

台中古董市場,坐落公園旁分工大樓
每到週末,古董、玉器攤位雲集
擁擠的巷道,塞滿想檢低價的人群
要找到古董真品,還要靠幾分運氣

大陸製的仿品,以假亂真,隨處可見
操港澳口音的跑單幫,等候願者上鉤


有一次,巧見年月久遠的宗教作品
賣者講台語,吃檳榔,從尼泊爾帶回
說是從廟的住持獲得的,我不是信徒
但對宗教有強烈的獵奇心

一尊不滿十公分的佛像,吸引著我
時間的斑駁,不失其莊嚴的表情
伸手觸摸,一陣溫馨感覺,令人激盪

問了價格,雖不貴,但依例講價
猛然耳邊傳來一句話:佛像怎可講價
話說有理,立即一話不說,當場付款

這尊小佛像帶回台北,放在辦公桌角落
朝夕相處,感觸它的和悅之氣

一日,久未相遇的老朋友來看我
角落的小佛像,吸引著他久久不克不及釋懷
老朋友哀告割愛,不計代價
凡事講求機緣,既然喜歡,就帶走好了
能捨能得,未嘗不是一項收穫

越日
這位朋友帶著歉意,漸漸跑來
他說將小佛像帶到他公司,轉眼間不見了
我婉拒朋友的賠償
但願取走之人或能向善

後來,我又回台中,找到原來賣者
他拿出另一尊相通的小佛像,一樣的表情
現在
它還放在我辦公桌上,相逢的感覺真好

 

 


老件西藏密宗造型精緻的法器

 

憑著機緣 覺得是老件 就買下來

有敬 有畏

又憑著機緣 送給必要的朋友

 

 

 深紅的布面書皮

書名是

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勳獎章圖說

 

這本書是民國三十三年國民當局軍事委員會編印

委由英國Jarrold and Sons.Ltd.,Norwich 承印

證明抗日戰爭期間

國家工業之艱苦

由委託外商承印的事實

可窺端倪於萬一 

 

 

 

 青天白晝勳章代表有血有淚的愛國情操

而非酬庸的佩件

 

 

憂創業之維艱 憂守成之不易

是我翻看完這本圖說的感觸 

 

 

 

雅雕古玩(一)如上計四十五圖

待續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保管點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夜以深,適宜私奔 的頭像
    夜以深,適宜私奔

    台灣高鐵時刻表

    夜以深,適宜私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