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取自:http://www.fastcompany.com/1612136/the-future-of-green-marketing
自沒有保險氣囊的1960年代汽車到尚未安裝(氫)燃料引擎的2010年汽車,回顧了過去50年綠色商品及其行銷的故事。在1960年代從沒考慮過的「永續」卻在今日成為我們的第二本能。假設環境永續的保存是一段道路而非終點,我們將從現在這個點走向何處?我的客戶常問我:「接下來將會如何?」
想要預測未來是愚笨的,因為我們都知道,結果常與我們預期的不同。在本系列的最後一個單元,與其嘗試不成能的預測,我倒想提出未來20年非常垂危的五大永續發展趨勢。
趨勢1:企業將愈難從「永續」沾到行銷好處
第一個趨勢看起來與我們平時認知的不同。假設對環境永續有興趣的消費者愈多,為什麼關注永續的企業獲利反而高漲?
品牌所長來自二個特色:相關性與差異性。當「永續」成為本人共有的特性時,有沒有差異性反而成為挑戰。愈來愈多的品牌都強調關心環境永續,就愈難凸顯有沒有「永續」的差異。
事實上,有一些研究指出,各個產業領域強調關心環境永續的品牌減少了,但無法長久保存的品牌卻比沾得永續形象所長的品牌來不少,這彷佛是一種懲罰。
不過還是有一線陰霾,因為大全副產業尚非多數品牌都強調關心環境永續,隻要品牌大膽追求綠色形象,現在還是或許從「永續」獲取利潤的時候,再慢,就真的會在該領域給「蒸發」掉了。
趨勢2:即時的資訊回應將會改變消費者保存行為
民眾為何不做對環境無益的行為。有一說是因為民眾不知道何種行為無益環境,因為在我們的保存中短少回應機制讓你知道或許做出無益環境永續的選擇。不過現在有了改變。
我們來看看豐田汽車油電車款Prius的駕駛人如何因為所獲資訊而改變行為的例子。儘管Prius宣稱每加侖汽油可跑50英裏(譯按:約每公升跑21.2公裏),Prius的駕駛人卻可從能源監控螢幕看到加油與煞車時所顯示的科技資訊,改變駕駛行為,從而減少一倍以上的汽油燃燒遵守(也就是每公升可跑42公裏)。研究也指出安裝聰明電表的家庭也同樣有這樣的改變行為成績。
即時回應與快速資訊或許引導民眾減少花消能源。愈來愈多的產品或許提供即時估算的回應資訊,消費者就愈繁雜知道且做出對環境永續無益的事。
趨勢3:社群是環境永續的驅動力
過去十年許多關於永續發展的新聞多關注在個別消費者或企業的行為。近來,透過單幹或許促進永續發展。從或許將karma值變成做善事的線上社群CauseWorld,或在亞利桑納州購買以社區為單位的太陽能闆,綠色消費者發現與志趣相投的一群人單幹或許發揮很大的力量。這種社群效應也可發現在企業身上,比喻Walmart設定他們良善環境的目標,同時求告單幹夥伴及供應商一起實踐。
(譯按:CauseWorld是iPhone上的慈善捐款應用程式;Karma數值是衡量一個噗浪應用者在Plurk裡的活動力、訊息擴散伎倆與發言頻率的指標之一;Walmart是世界最大的連鎖零售商,為美國人Sam Walton於1962創立。)
趨勢4:產品生命週期將如保存辦法一樣垂危
資源回出義務侵蝕的將無數的可再操作物資從全球的垃圾洪流中抽離出來。從搖籃到搖籃(設計零廢產品)的設計概念日受重視,產品設計者不再隻是想著如何把物件組合在一起,還要想著將來如何拆解(譯按:為了或許回收相關零組件)與減廢。
在未來20年,當製造商及零售商在製造與銷售上更關注「發出」(譯按:發出廢棄產品)、「回收」(譯按:從廢棄物中回收可操作資源)及「再操作」,則資源回出義務將更為成熟、發達。百思買(Best Buy,國際電子商品連鎖店)進軍電子產品回收市場及「陽光多穀片」(SunChips)近來推出可堆肥的包裝袋但凡這項新趨勢的例證。
趨勢5:環保永無止盡
過去50年大眾對環境永續的意識有所成長,讓我們看到環境有了優良的改進。但就像我們驚訝40年前汽車沒有配備保險氣囊一樣,在這40年間,我們想要過的環境永續保存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而我們也必須做出更多歡悅歡喜才行。
此文取自:http://www.fastcompany.com/1612136/the-future-of-green-marketing
賴鵬智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