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這本書,舉了很多跳脫傳統思維的例子,譬如愛讀書未必好,打電動未必壞。
作者說:「人人都說讀書好,但沉迷於書本,有三個負面的影響。第一,閱讀是一種隔離(isolation),所以書讀得多的人喜歡獨處,人多就嫌吵。第二,閱讀是一種知覺麻木的活動(senseless),訓練的隻有視力,其他的觸覺、嗅覺、聽覺等等都會退化,所以書讀多了會成為書呆子。第三,閱讀隻能被動地接受作者的觀點,訓練的是記憶力與服從(obedience),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又說:「做家長的都不贊成孩子玩線上遊戲,但若能節制,玩game有三個正面的影響。第一,它是一種參與(participation),在網路上學習與人互動。其次,它是一種多媒體的感官訓練(sensory-rich),所以整個人會比書呆子靈活。更重要的是,玩線上遊戲可訓練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的能力。打魔獸,要動腦,要與人合作,思考策略,才能過關。」
《凡你認為不好的事,可能都對你有益》一書想闡述的是,凡事若能換個角度思考,就會有豁然開朗的全新視野。
不少年輕人靠著打電玩在國際比賽中揚名立萬,他們為冠軍拼鬥時展現的生命能量,豈是安坐書齋,讀了一堆書的腐儒能望其項背。士專於儒,儒專於理學,科舉專於八股,讀書人成了無用之人。因此,累積的知識,若不能轉換成翻轉生命的能量,終歸隻是空談,一切都是說說而已。
學者常「死於句下」。尋章摘句,隻見秋毫。談了一大堆學問,多是二手,甚至更多手,總是少了植根土壤,逕自萌芽而出的新鮮。又習於堆疊概念,讓鑽研成了生命的負擔,終至作繭自縛,生命不得清朗。而不掉書袋,不文謅,沒知識負擔,無概念糾葛之人,面對人生,反而元氣飽滿,生機盎然。
林語堂叫最疼的女兒林太乙不要上大學,胡適之要年輕人少讀古書,我似乎懂了些其中的道理。
留言列表